4月29日,成都分院老科協舉辦2025年學術沙龍。中國科學院老科協理事長、北京分院原分黨組書記馬揚,智慧火花專家工作組組長、理化所原黨委書記黃勇,四川省老科協常務副會長、秘書長陶智全,成都分院分黨組副書記曲建升,西藏自治區環保廳副廳長張天華教授,四川師范大學地理與資源科學學院學術院長鄧偉參加活動。活動由成都分院老科協會長趙永濤主持。
本次沙龍以西藏生態安全屏障成功保護為案例, 特邀成都山地所王小丹研究員作《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2008-2030)實施中的成績與挑戰》的學術報告。他以大量詳實的科研數據和實地野外踏勘,針對西藏自然生態先天敏感而脆弱,全球氣候變暖使青藏高原進入暖濕期,生態安全隱患和自然災害風險不斷增加,對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服務功能構成威脅的難題下,經過幾代有山地情懷的老科學家多年持續技術攻關,制定出了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戰略報告,提出了西藏生態文明建設高地科學方案。為西藏生態系統結構整體穩定,保障亞洲水塔穩定、穩定全球氣候系統、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全球生態安全、傳承和弘揚生態文化,為共同推動全球生態文化的發展,解決全球生態問題提供了豐富的文化資源和創新活力。
陶智全表示,西藏生態安全屏障的建設與成效,為西藏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對維護全球生態平衡具有重要意義,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馬揚表示,此次學術沙龍報告準備充分、主題前沿、討論深入、參與度高。 他高度肯定了成都山地所王小丹研究員和幾代科學家對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所作出的積極貢獻。
曲建升感謝院離退休干部工作局一直以來對成都分院離退休工作和老科協學術沙龍的支持。此次學術沙龍為加強西藏生態安全屏障的建設與發展,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服務于國家和戰略發展,產生了積極的社會影響和經濟效益。他希望老科技工作者通過老科協學術沙龍平臺,進一步發揮老科技工作者的經驗優勢和技術優勢,為實現多學科思想碰撞貢獻智慧和力量。
來自成都分院系統各單位、四川師范大學相關領域專家、青年學者及老科協代表60余人參加了活動。?
會議現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