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政府顧問翁蔚祥、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副主任、學部咨委會委員分別在當天舉行的開幕式上致辭。中國科學院院士工作局副局長劉峰松,中科院成都分院院長彭宇行,成都理工大學校長劉家鐸,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吳凱、副主席黃競躍,成都市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陳嘉泰,四川大學副校長李光憲等出席了開幕式。
論壇由主題報告、特邀報告和學術報告三部分組成,院士、專家們圍繞抗震救災科學理論、工程應用技術和政策措施等方面進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討,提出了抗震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的咨詢建議。
主題報告由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陳祖煜院士主持,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陳運泰院士、武漢大學李德仁院士、水利部總工程師劉寧、成都理工大學教授黃潤秋分別作了題為“汶川地震機理”、“我國遙感技術在汶川抗震救災工作快速反應中的應用”、“汶川地震堰塞湖災害及搶險工程”和“汶川地震觸發次生災害發育分布及對災后重建的影響評價”的報告。
特邀報告由陳運泰院士主持,大連理工大學林皋院士、中國地震局研究所馬瑾院士、臺灣潤泰集團尹衍樑、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研究員王治華、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高孟潭、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所研究員卜志勇分別作了“汶川地震引起的水利工程災害調查”、“汶川地震的思考”、“臺灣建筑物地震損壞和抗震結構經驗”、“5.12大地震災情災害遙感應急調查”、“關于地震烈度區劃修訂工作的說明”、“寬帶無線通信應急系統”的報告。
學術報告由電子科技大學劉勝綱院士主持。中科院研究生院石耀霖院士、北京工業大學周錫元院士、北京交通大學簡水生院士、中科院遙感應用研究所童慶禧院士、臺灣潤泰集團尹衍樑、成都軍區馬獻章、四川大學研究員楊興國、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徐錫偉、中科院成都山地所研究員陳國階、西南電子電信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李立忠、成都市防震減災局研究員洪時中、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研究員劉剛、四川大學研究員王華分別作了 “高性能計算在汶川地震中的應用和前景”、“從汶川地震看區劃與建筑抗震”、“超高精度光纖傳感技術在地震預測預警中的應用”、“遙感與地震”、“關于四川中小學校舍重建示范工程的建議”、“抗震救災中指揮與通信的保障”、“5.12汶川大地震所形成堰塞湖搶險工程中關鍵技術問題探討”、“四川汶川8.0級地震地表破裂的發現與發震構造討論”、“地震災區重建是完整的系統工程”、“事件中一種解決公眾移動通信的技術對策”、“汶川地震與成都安全性”、“地震災后新農村建設與經濟發展模式重建探討”、“5.12汶川大地震所形成的四川省病險水庫總體情況及特點”的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