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科技城建設部際協調小組第九次會議精神,充分發揮中科院院士群體智囊團的作用。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工作局主辦,綿陽市人民政府、四川省科技廳和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承辦的“綿陽科技城建設發展規劃院士咨詢座談會”3月31日在綿陽舉行。中科院咨詢評議工作委員會主任朱道本、副主任馬志明等20余位院士、專家受邀參加了會議。中科院院士工作局局長周德進、副局長劉峰松,四川省科技廳廳長、成都分院院長彭宇行,綿陽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吳靖平等市領導出席了會議。會議由綿陽市委副書記、市長曾萬明主持。
吳靖平首先代表綿陽市委、市政府對到會的院士、專家和領導表示熱烈的歡迎,并衷心感謝他們對綿陽災后重建和綿陽科技城建設的關心。他在致辭中指出,建設綿陽科技城是黨中央、國務院為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和科教興國戰略所作的重大決策,是將軍工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走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道路的重要探索。他強調,目前正是綿陽科學重建科學發展的關鍵時期,編制好綿陽科技城建設發展規劃,既是科技城建設部際協調小組第九次會議確定的五項重點工作之一,也是科技城建設自身發展的迫切需要。
周德進代表中科院院士工作局對綿陽市政府的熱情接待表示感謝。他說,學部是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咨詢機構,中科院的學部是全國人民的學部,院士是全國人民的院士。他表示,綿陽市作為我國重要的國防軍工基地,受到黨中央的高度重視。院士工作局愿意加強和綿陽市的合作,協調組織院士專家做好咨詢等工作。
會上,圍繞綿陽科技城建設發展規劃,各位院士專家踴躍發言,建言獻策。他們紛紛表示規劃很鼓舞人心,但規劃要取得好成績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院士們認為,好的規劃應思路清晰、定位科學、目標宏偉。規劃中“一核四帶”的空間結構提得非常好,但怎樣更好發展還需要進一步明確落實。他們建議,按兩步走的思想,分兩個五年去落實科技城規劃的內容,發展目標也以五年為一個階段實施。有院士指出,目前很多規劃都是有頭無尾,因此應該設定驗收階段,通過定期檢查將規劃落到實處。
對綿陽科技城建設發展規劃,院士們提得最多的是人才戰略問題。院士們認為,綿陽發展有一個得天獨厚的條件就是離成都近,可依托川大、電子科大、西南交大等國家重點高校,聯合培養研究生,充分利用高校優勢,吸引人才,培養人才。因此,綿陽可以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讓高校的研究生到綿陽的科研院所實習,同時也可讓研究所的科技人員到高校兼職講課。有院士、專家建議,在規劃和實施過程中,可以把人才戰略更具體化。對于人才的培養,建議與本地主導產業、產業特色結合起來,突出綿陽自身的優勢。
彭宇行在講話中希望綿陽科技城發展規劃在三個方面進一步提升:一是定位要進一步明確,要將創新驅動作為經濟發展的驅動模式;二是目標要進一步清晰,在人才隊伍建設、創新能力建設、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都應有明確的目標;三是措施要進一步落實,對軍轉民技術要有所選擇,抓一些關鍵點,尤其要認真研究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相關政策。
成都分院院長助理張一紅及成都分院、四川省科技廳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了會議;參加會議的還有綿陽市經委、市發改委、市委政研室、市科技局、科管委綜合辦、科管委經發局、科管委軍民結合辦、高新區管委會、經開區管委會、農科區管委會、科創區管委會以及長虹、九洲、中物院等單位的負責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