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由科技救災技術總指揮崔鵬研究員帶隊,游勇研究員、陳曉清研究員等為骨干的科技救災專家,克服余震、滾石和交通堵塞等不利條件,深入蘆山地震震中地區,開展次生山地災害應急考察。
考察組途徑蘆陽鎮、龍門鄉并徒步前往寶盛鄉等地震極震區,沿途對地震誘發山地災害進行考察,開展災害數據編目、實地測量災害基本參數,并評估災害對抗震救災的影響。
經調查,4·20蘆山地震次生山地災害以崩塌為主,主要發育于中生代沙泥巖互層及第三系礫巖地層的陡坡和陡崖上,崩塌體受層面、節理面等結構面控制,在地震動作用下發生破壞墜落。
經調查,區域構造背景為4·20蘆山地震次生災害的主控因素,地震次生山地災害主要分布于峽谷段和震中附近,呈帶狀分布。本次地震次生災害以小型崩塌災害為主。但由于其主要發生在峽谷段,對沿河公路及救援生命通道影響嚴重。導致如從雙河到龍門,龍門到寶盛,寶盛到太平多個鄉鎮道路中斷,其中龍門鄉到寶盛鄉道路直至22日傍晚才打通。
余震期間崩塌和滾石非?;钴S,嚴重影響生命通道的暢通,危機沿途救援車輛及行人安全,專家們已經向有關部門提出建議,注意防范峽谷段滾石和坍塌,減免救援車輛受損及人員傷亡?!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