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7日,習近平同志在中國科學院考察工作并發表重要講話。這一重要講話,著眼世界科技發展大勢,圍繞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指明了我國科技工作的發展方向和戰略任務,立意宏大高遠,內涵豐富深刻,具有十分重要和深遠的指導意義。
以講話精神為指引,進一步增強改革創新發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習近平同志在講話中深入分析了世界科技發展大勢,深刻闡述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對科技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務。他指出,當今世界,一些重要的科學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已經呈現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他強調,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競爭的核心和焦點是科學技術。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要結合實際堅持運用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經驗,積極回應經濟社會發展對科技發展提出的新要求,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增強科技創新活力,集中力量推進科技創新,真正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到實處。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最近,中國科學院發布《科技發展新態勢與面向2020的戰略選擇》,提出了未來5年至10年世界可能發生的22個重大科技事件、未來10年我國可能發生的19個重大科技突破,為我們前瞻謀劃和布局前沿科技領域與方向提供了重要的科學基礎。我們要按照習近平同志講話的要求,進一步看清世界科技發展大勢,高度關注大數據、先進制造、量子調控、人造生命等可能產生重大突破的科技領域,高度關注宇宙起源、物質結構、生命演化、意識本質等基本科學問題方面的系統性創新,高度關注能源、材料、信息等領域多元群發的技術創新和產業革命,高度關注海洋、空間、農業、人口健康等領域的科技進步,為率先實現科學技術跨越發展找準突破口、搶占制高點。
當前,我國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需要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的支撐引領作用。應通過科技進步,加快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發展轉變,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通過科技進步,解決制約發展的資源能源、生態環境等瓶頸問題,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實現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通過科技進步,有效應對傳統與非傳統安全問題,大幅提升國家綜合國力和核心競爭力。這對科技界和廣大科技工作者來說,既是難得的歷史機遇,也是重大的歷史責任。
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習近平同志重要講話精神,要求我們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時代緊迫感,乘勢而為,迎難而上,深化改革,銳意創新,加快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歷史進程中,在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時代洪流中,實現我國科學技術跨越發展,使科學技術真正成為驅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源。
按照講話要求,樹立創新自信,弘揚改革精神,增強愛國情懷
習近平同志在講話中,總結了我國科技事業快速發展的成功經驗,剖析了我國科技發展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科技體制與科技快速發展要求、科技領域布局與發展要求、科技人才隊伍建設與人才強國要求“四個不相適應”的突出矛盾,殷切寄語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樹立強烈的創新自信,要有銳意改革的精神,要有強烈的愛國情懷,把人生理想融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奮斗中。
樹立創新自信,要求我們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努力在自主創新上大有作為。應該看到,經過新中國60多年的發展,我國在一些科技領域正在從跟跑者向并行者轉變,完全有能力在新的起點上實現跨越發展。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敢于自信、志存高遠,善于分析、理性判斷,不盲從、不跟風、不迷信,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戰略需求,找準科技突破的新方向新任務,樹立雄心,奮起直追,勇于提出新理論、不斷開辟新領域、努力探索新路徑、奮勇攀登新高峰,增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不斷作出基礎性、戰略性、原創性的重大貢獻。
弘揚改革精神,要求我們勇于實踐,著力解決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存在的“四個不相適應”的突出矛盾。要按照“有利于科技創新、有利于促進發展、有利于人才成長”的原則,積極推進和深化科研管理改革,打破制約科技創新的各種體制和機制障礙,提升搶抓機遇、協同創新的能力,提升解決重大科學問題、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能力,提升科技支撐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促進國家創新體系協調發展,調整和優化科研布局,前瞻培育新學科方向,建立和完善以重大產出為導向的科技評價體系,強化科技資源開放共享,提高科技投入產出效益;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人才政策,優化人才隊伍結構,充分調動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釋放和激發創新活力。
增強愛國情懷,要求我們牢固樹立創新科技、服務國家、造福人民的科技價值觀。愛國是對我國科技人員第一位的要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接力棒已經傳到我們這一代人手中。士不可以不弘毅。我們要大力弘揚“兩彈一星”、“載人航天”精神,繼承老一代科學家愛國奉獻、淡泊名利的優良傳統,引導和教育廣大科技人員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胸懷科技報國的高尚情懷和民族復興的遠大理想,全面認識國情,心系國計民生,擔當歷史責任,致力創新為民,把個人興趣與國家需求結合起來,把追求學術價值和創造社會效益結合起來,在服務國家、造福人民的創新實踐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全面落實講話要求,努力實現“四個率先”的奮斗目標
習近平同志在講話中,對中國科學院成立60多年來的創新成就給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強調這是一支黨、國家、人民可以依靠、可以信賴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勉勵和要求我們不斷出創新成果、出創新人才、出創新思想,并對中國科學院未來發展提出了“四個率先”的更高要求。這對廣大科研人員既是熱情鼓勵,也是巨大鼓舞,更是有力鞭策。我們將牢記責任,以“四個率先”統攬改革創新發展大局,進一步發揮好科技國家隊和火車頭的作用,帶動和促進我國科技事業更好更快發展。
聚焦國家戰略需求,率先實現科學技術跨越發展。作為代表我國科技水平的國家隊,中國科學院將緊緊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前瞻布局,協同創新,力爭在關系國家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高端科技領域率先實現重大突破。為此,我們按照“上天入地下海,宏觀微觀貫通,頂天立地結合”的戰略重點,突出優勢、特色和不可替代性,確定了一批重大突破方向,加快實施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加強國家重大科技任務攻關,建設一批代表我國最高科技水平、在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卓越研究中心,努力在重要科技領域成為領跑者,在新興前沿交叉領域成為開拓者,不斷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不斷實現創新跨越發展。
深化人才強院戰略,率先建成國家創新人才高地。科學殿堂,人才為本。立足高水平創新實踐,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是中國科學院的顯著特色和優勢。我們將堅持培養和引進相結合、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相結合,出成果和出人才并舉,用科技創新事業凝聚海內外一流人才,在科技創新實踐中培養造就世界級科技大師和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隊伍,努力建成大師云集、英才輩出的大學校。加強創新文化建設,構建勇于創新、鼓勵成功、寬容失敗的創新生態系統,深入實施關心和幫助科研人員解決住房、家庭、健康三方面實際困難的后勤保障工程,為科研人員專心科研、施展才華創造良好環境和條件。堅持科研與教育并舉,探索科教融合、協同育人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新模式。
服務國家宏觀決策,率先建成國家高水平科技智庫。中國科學院是國家科學思想庫。我們將發揮院士隊伍和研究機構多學科綜合優勢,組織凝聚全國的智力資源,建立持續開展戰略研究的機制,從科技規律和科學技術影響與作用出發,圍繞世界科技發展趨勢和我國科技戰略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科技支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等事關國家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重大問題,系統開展科學評估,進行預測預見,為國家宏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和咨詢建議。
發揮“三位一體”優勢,率先建設國際一流科研機構。充分發揮中科院集科研院所、學部、教育機構于一體的優勢,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率先建設在國際科技領域有重要學術影響力、吸引力和競爭力的科研機構。以提升創新能力和促進重大產出為導向,改革科技評價體系。大力推進協同創新,深化與企業、地方、部門、大學的戰略合作,共享創新資源,形成創新合力,提高創新效益。積極實施國際化推進戰略,在高水平國際學術交流與協同創新中,更加積極主動主導合作,更加奮發有為促進發展,在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參與引領重點領域全球科技創新、支撐和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參與領導國際科技組織等方面,發揮我國科技界應有的、與我國國際地位相稱的重要作用,為世界科技事業發展和人類社會進步做出中國科技界應有的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