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四川省委、四川省政府在成都舉行四川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隆重表彰為四川科技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成都山地所陳曉清研究員、崔鵬院士、游勇研究員領銜完成的“基于過程調控的泥石流防治關鍵技術”成果獲2019年度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張丹研究員、羅輯研究員、李偉高級工程師領銜完成的“貢嘎山海螺溝旅游自然資源的研究、保護和利用”成果獲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另有兩項參與完成的科技成果分獲科技進步類二等獎、自然科學類三等獎。
“基于過程調控的泥石流防治關鍵技術”成果針對我國山區普遍活躍的大規模泥石流災害,圍繞泥石流規模確定誤差大、泥石流與工程相互作用機理不清、泥石流防治工程體系不完善、防治工程關鍵參數計算方法缺失等亟需解決的關鍵科學技術難題,依托國家973計劃、科技支撐計劃和中科院重點部署課題等項目,以泥石流形成—運動—堆積全過程物質和能量調控為主線,突破了泥石流防治工程規劃設計、參數定量計算和新型結構研發等關鍵技術,取得了系列創新性成果,構建了泥石流物質和能量從“形成—運動—堆積”的全過程調控防治技術體系,提出了防治工程設計關鍵參數的確定方法,研發了系列泥石流防治工程新結構,解決了大規模泥石流防治難題,實現了泥石流物質和能量全過程的科學調控,有效控制泥石流災害風險。該成果在國家重大減災決策中發揮了關鍵科技支撐作用,在重要城鎮、重大水電工程、交通干線泥石流減災中取得了顯著減災成效;成果在尼泊爾地震應急減災、巴基斯坦中巴公路減災中發揮了科技支撐作用,贏得了良好的國際聲譽。
“貢嘎山海螺溝旅游自然資源的研究、保護和利用”成果在貢嘎山海螺溝旅游自然資源與環境本底調查的基礎上,研究和發現貢嘎山海螺溝的旅游價值,為資源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推動了貢嘎山海螺溝生態旅游區的建立;全面開展貢嘎山海螺溝原始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研究,長期監測了貢嘎山海螺溝生態環境的變化,發現了海螺溝冰川退縮區原生演替序列的連續性和完整性,首次實證了原生演替的格局與過程,構建了貢嘎山海螺溝森林演替模型(GFSM);建成了高山生態系統觀測試驗站和冰川水文站,建成了玫瑰和金銀花資源化技術研究與推廣示范基地以及玫瑰莊園;開發的農旅結合特色產業,為景區農民脫貧致富提供了有效途徑,為少數民族地區削減貧困、建設全面小康提供試驗示范。該成果為海螺溝景區創建國家5A級景區發揮了不可替代的科技支撐作用。
表彰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