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曉崗副院長作了題為“推進省院科技合作,共促四川跨越發展”的省院合作五年情況報告。報告回顧了2000年四川省與中國科學院科技合作協議簽定后,省院共建合作工作網絡、資金平臺、產業園區、共同組織實施項目計劃和開展重大活動、共建技術轉移中心平臺及人才交流平臺等六大共建措施推進科技合作,在“十五”期間取得的績效:中科院在四川省共組織開展科技合作項目760個,共辦企業及研發機構30家,累計實現銷售收入168.97億元、利稅50.36億元、社會經濟效益138億元。其中: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科學院的技術和成果轉移到四川省的企業所形成的銷售收入89.2億元、利稅29.6億元、社會效益138億元;成都分院系統自辦產業實現銷售收入79.77億元,利稅20.76億元。結合四川省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急需解決的重大問題,中科院在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建設、電子信息技術、中藥產業化、旅游、新材料、鈦、稀土資源開發、煙草釀酒及精密印刷行業信息化建設、高新農業、重點風景名勝區生態保護與持續發展等重點領域集中優勢科技力量培育和實施了一批重點項目合作,為四川省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關曉崗還介紹了中科院與四川省 “十一五”科技合作規劃要點所涉及的四項目標和六項重點工作,以及2006年省院科技合作的工作重點。
金鼎昌副廳長在講話中感謝中科院成都分院及各研究所的領導對四川省與中科院科技合作的關心和支持。他說,五年來中科院與四川省的科技合作在我們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中科院為四川省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四川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視省院科技合作的開展,去年11月,四川省委副書記陶武先率省級機關相關部門的負責人親臨成都分院調研時明確表示,四川省將一如既往的對中科院成都分院在政策上給與支持,在信息上及時溝通,在具體問題上幫助協調,促進中科院成都分院更快更好的發展,使院地合作取得更大成果。四川省科技廳作為四川省科技發展的主管部門,非常重視省院科技合作的開展,把省院科技合作作為科技廳的重點工作之一。據不完全統計,“十五”以來,科技廳支持中科院成都分院的項目有83項,經費1800余萬元,四川省青年基金支持了成都分院青年專家5名。最近在四川省即將發布的《2006-2020年四川省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和《2006-2010年四川省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中,已經把院地科技合作作為重要工作內容列入其中。雙方要共同圍繞四川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瓶頸問題加強合作,整合省院優勢資源,啟動一批涉及面廣、顯示度大的項目,促進中科院的技術、成果和人才等資源向四川流動,為四川的經濟、社會全面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汪光澤書記在講話中首先對四川省科技廳長期以來對中科院成都分院的關 心和指導表示衷心的感謝。在談到成都分院在“十一五”期間院地合作的工作思路時,他說,成都分院要按照“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新時期科技發展方針和四川省委和省政府的要求指導省院科技合作工作,要以“大合作、大產業、大項目、大效益”的思路開展工作,即在區域科技創新的框架下與四川省開展廣泛的合作,圍繞四川省四大優勢產業和六大支柱產業加強同相關大型產業集團的合作,瞄準四大優勢產業、六大支柱產業的發展需求和關鍵共性技術攻關開展重大項目合作,為四川省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楊國安廳長對成都分院“十五”期間在省院科技合作中取得的成績表示祝賀,對成都分院對四川省的科技進步、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做出的重大貢獻和成績表示感謝。他表示,省院科技合作成績喜人,前景誘人。他建議新一輪省院科技合作要以自主創新為主線,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增強核心競爭能力為目標,構建區域創新能力為保障,培養創新人才為根本,深入推進科教興川主體戰略,在創新中合作,在合作中創新,緊密結合四川省的需求和中科院的科技優勢,著力在五個方面開展合作,一是支撐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圍繞三農重點,加強新品種選育和農副產品加工方面的合作;二是大力推進高新技術的發展,促使迅速產業化,重點是推進成德綿產業帶的發展,雙流光電產業園、綿陽科技城和德陽重裝基地期待著中科院做貢獻;三是著力四川省優勢產業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