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甬祥結合與會同志普遍關注的一些問題闡述了五點意見。他強調,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30周年、“科學的春天”30周年和我院知識創新工程實施10周年。當今世界,和平發展合作仍是主流,政治多極化不可逆轉。經濟全球化繼續發展,相互依存日益增加,保護主義有所抬頭。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新軍事變革方興未艾。人類面臨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的挑戰。能源、資源、糧食價格高企,全球氣候變化倍受關注,人類社會必須向可持續能源體系、循環經濟、低碳經濟方向過渡。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創新創造日新月異,科技已成為國家發展戰略和競爭力的核心,成為支撐與引領經濟發展和人類文明持續進步的主要動力。我國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進入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新階段,但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仍然任重而道遠。
30年前,中國科學院為“科學的春天”的來臨做出了重大貢獻。知識創新工程的實施標志著我國科技發展進入到建設國家創新體系的新階段。10年來,中科院銳意改革,勇于實踐,遵循規律,不斷探索,初步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建設現代國家研究院所的新路子,那就是:面向國家戰略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凝練創新目標,立志攻關攀登;以人事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優化創新隊伍、激發創新活力;以提高創新能力為主線,調整布局、夯實基礎;以深化改革為動力,革新體制、創新管理;以創新跨越為目標,不斷前瞻、謀劃未來;以開放聯合為手段,集聚資源、共同發展;以認知科學真理、服務國家和人民為己任,端正科學理念、建設創新文化。在加強原始科學創新、加強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創新與系統集成的同時,大力加強與地方和企業的聯合合作,促進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促進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的形成。從而,實現了快速持續協調發展,發揮了骨干引領和示范帶動作用。當前我們正面臨著中國科技創新跨越的難得機遇,必須清醒認識發展環境的快速變化,進一步增強使命感、責任感和發展的緊迫感、危機感,解放思想,科學前瞻,開放合作,真抓實干,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加快發展。
路甬祥強調,必須認真學習,堅定信念,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要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科學內涵和基本要求,緊密聯系我國30年改革開放和我院改革創新的實踐,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轉變一切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陳舊思想觀念,調整一切不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傳統發展方式和資源布局,改革一切不適應科學發展觀要求和科技創新規律、已經落伍的體制機制,克服存在的主要不足,切實實現“六個轉變一個提升”:一是進一步提升自主創新的信心和能力,加速實現由模仿跟蹤轉變為自主創新、跨越引領。二是著力推動從實際存在的分散自由探索為主的研究方式,轉變為以國家戰略需求和重大科學目標為引導,適應當代科學技術交叉融合為特征的團簇集成、系統部署、交叉融合、相互銜接的研究方式。三是從學科分隔,基礎、應用、高技術研發、轉移轉化相互分隔,研究所之間體制分隔,轉變為開放聯合、創新合作、充分發揮我院綜合優勢。四是要從實際存在的“重基礎科學,輕前沿技術;重研究開發,輕應用轉化;重高水平論文,輕重大實際貢獻”的傾向,轉變為注重前沿原創,注重事關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核心技術創新,注重重大系統集成創新,注重轉移轉化,注重實質性創新貢獻的觀念和機制。五是推動我院以學科為背景的傳統研究所管理體制,轉變為適應各類創新戰略目標和規律要求,適應我國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區域發展要求的網絡式結構和多樣化管理模式。六是推動我院從比較單調的資源來源結構,轉變為以國家為主,地方、企業、社會、國際等資源來源多元集成的結構。七是推動我院人才隊伍向進一步適應我院戰略定位和發展要求的學科、功能與年齡結構優化的方向發展,持續提升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與創新能力。從而,創新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具有我國我院特色的體制、制度和文化,實現我院的創新跨越、持續發展。
路甬祥強調,必須解放思想,科學前瞻,堅持從正確的科技價值觀與發展觀出發,不斷從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格局和世界科技發展的大趨勢來審視中國科學院的戰略定位。中國科學院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