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木口岸是中尼邊境最重要的公路口岸,承擔了90%以上的中尼貿易量。樟木鎮座落于古滑坡之上,該滑坡是一個巨型古巖質滑坡,坡體上不僅發育有古滑坡,而且在古滑坡堆積層上還發育有次級滑坡,其滑坡的穩定性不僅影響著口岸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同時也威脅到當地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中科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陳寧生研究團隊通過詳細的工程地質調查、ESR測年和流量估算及數值模擬,揭示了波曲及其支溝下切的時空差異,并基于巖質滑坡與河流下切的關系,分析了樟木滑坡的演化趨勢。河流的下切速率受流量的控制,波曲的平均下切速率為11.5±1.2 mm/a,近一萬年來下切速率較快,達13.0±1.3 mm/a。按該下切速率推算7600年后波曲下切可能切基巖導致樟木古滑坡再次復活。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的支持,成果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quaint.2019.09.040
樟木滑坡鉆孔數據
波曲河下切的歷史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