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西部山區巖崩災害具有發生頻率高、前兆特征不明顯、危害大等特點。災害發生后對災害機理以及二次危害區域進行快速評估、確定合理救援措施和劃分危險緩沖區,具有重要意義。2019年8月14日,成昆鐵路甘洛段突發山體滑坡,阻斷成昆線并造成17人傷亡。事故發生后,中科院成都山地所科研團隊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開展災害研究并取得了重要進展。
何思明研究團隊朱雷博士等通過對成昆線“8.14”山體崩滑災害野外調查、成因機制分析和潛在風險預測研究發現,這是一起突發型巖質崩滑事件。由于該區域在7至8月份受持續強降雨影響,崩滑區域右側沖溝形成泥石流,在泥石流側向侵蝕作用下,造成崩滑源區臨空,并最終導致坡體失穩。基于SPH方法,對“8.14”山體崩滑進行了動力過程反演,計算結果認為,碎屑流最大運動速度達25m/s,此外對崩滑區域潛在不穩定塊體的運動速度和堆積范圍也進行了計算分析,認為不穩定塊體垮塌后,最大速度達20m/s,成昆線也在其堆積范圍內,將會繼續對成昆線造成威脅。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支持。該研究發表于國際災害領域著名期刊 Landslides。
文章鏈接: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0346-019-01343-z
“8.14”山體崩滑全貌及地形差值
“8.14”崩滑動力過程反演和不穩定塊體動力過程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