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烷是一類重要的溫室氣體,百年尺度上其增溫潛勢是二氧化碳的25倍。排水良好的土壤是甲烷重要的匯,是調控大氣甲烷含量最為重要的過程之一。該過程及其匯強度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全球普遍存在的大氣活性氮沉降的影響。為了深入認識亞高山生態系統的甲烷吸收情況及其對氮沉降的響應規律和機制,成都山地所研究人員依托貢嘎山站構建了亞高山針葉林多水平氮沉降模擬實驗平臺,經過多年的連續高頻次觀測,取得了初步認識。
結果表明青藏高原東緣的亞高山針葉林土壤表現為較強的甲烷匯,每年甲烷吸收達304.9 ± 26.9 mg CH4/m2。該甲烷匯強度受大氣氮沉降顯著影響。較低的氮沉降(1倍背景大氣沉降速率)促進了亞高山針葉林土壤的甲烷吸收能力,增加35.6%;但在較高氮沉降下(4倍背景大氣沉降速率),甲烷匯強度顯著下降23.2%。同時研究發現土壤中淋溶碳的含量是調控土壤甲烷吸收的一個重要機制,進一步解釋了高氮沉降下土壤淋溶碳的減少可能是抑制甲烷吸收的一個因素。研究一方面豐富了森林土壤甲烷吸收的機理認識,另一方面為大氣氮沉降以及“雙碳”戰略背景下,評估亞高山森林的甲烷源匯提供了科學依據。
該成果以題為“Stimulated or Inhibited Response of Methane Flux to Nitrogen Addition Depends on Nitrogen Levels” 近期發表于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Biogeosciences上。本研究得到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以及中科院青促會項目資助。
原文:https://agupub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29/2021JG006600
不同水平氮沉降對亞高山針葉林土壤甲烷吸收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