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中科院國際合作項目“中尼典型山地生態系統遙感對比監測研究”和科技部發展中國家科技援助項目“中國-尼泊爾地理聯合研究中心”的聯合資助,項目組5名中方成員與尼泊爾特里布文大學3名教授組成聯合考察隊,對尼泊爾加德滿都河谷至中國西藏吉隆的Pasang Lhamu公路沿線開展綜合性科學考察。
中方成員在尼方合作者協助下,對重點研究區Rasuwa縣的土地覆被遙感調查、水環境安全、山地災害發育以及社區災后恢復等問題給予了重點關注。Rasuwa縣作為尼泊爾4·25強震的重災區之一,其災后恢復重建所面臨的問題和取得的經驗具有較強的代表意義。根據考察區的地形海拔、植被覆蓋以及局部受災程度,考察隊遴選出Rasuwa縣境內的典型樣點,并采集到相對應的遙感解譯校驗信息、山地災害空間分布及規模信息,以及水環境/土壤環境樣品等。同時,考察隊先后訪問了Goljung、Chilime、Syaphru和Ramche等4個VDC以及Rasuwa地區最大的災民安置點Betrawoti,并借助專題小組討論(Focus Group Discussion)方式了解當地社區的災后恢復情況。考察隊中方成員還通過了中國吉隆口岸前往吉隆鎮考察,對吉隆口岸至吉隆鎮沿線土地覆被、山地災害分布、水和土壤環境,以及吉隆鎮的災后重建狀況作了初步調查。
野外考察結束后,考察隊訪問了尼泊爾特里布文大學地理系,圍繞本次聯合考察、合作專著、中尼地理研究中心聯合實驗室運行情況等進行交流討論,鞏固了深入開展聯合研究的良好合作態勢。此外,考察隊還特地造訪了加德滿都大學,參觀其水生態實驗室,并初步探討了雙方未來可能的合作方向。
在尼泊爾4·25強震一周年即將到來并恰逢中尼鐵路建設協議簽訂之際,此次多學科聯合考察所獲取的Rasuwa地區震后土地利用、山地災害發育、水/土壤環境及社區恢復重建等第一手資料信息,不僅為相關課題的深入研究和系統集成提供了數據基礎,同時也為開展中尼鐵路建設區環境與發展綜合研究提供了認識基礎,也對鞏固成都山地所在尼泊爾及南亞地區的研究優勢發揮了積極作用。
房屋重建與災民安置點
沿途受地震破壞的道路和房屋
樣點信息與水樣采集
專題小組討論
訪問特里布汶大學與加德滿都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