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副主任吳波爾代表NSTL在會議上致辭,吳波爾指出,大數據、開放數據是當今科技創新的關鍵資源,召開有關科學領域大數據分析利用方面的研討培訓會議非常有價值,本次會議的舉辦,將有助于國內有關單位更加重視科學數據管理和應用,在國際平臺上更好地利用開放大數據。
吳波爾表示,NSTL也將更加關注和促進科學數據開放利用工作。 NSTL依托中科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建立的成都服務站,是NSTL最早建立的鏡像服務站,多年來在區域科技創新和區域發展工作中發揮了重要的科技情報和信息支撐作用。
張志強指出,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快速到來,大數據已經成為了國家的戰略性資源。在經濟社會領域,大數據關聯的產業發展已經成為商業競爭的主要對象和目標,成為重塑商業模式、版圖的戰略力量;在科研領域,大數據驅動的 “數據密集型科學新范式”已經崛起,深刻影響著科學研究的創新規律與發展特點。
張志強表示,成都文獻情報中心作為國家級的重要科技文獻情報知識服務機構,“十三五”期間將按照“創新、開放、跨界、協同、共享、和諧”的知識服務發展理念,圍繞科技戰略研究與決策咨詢、學科領域知識發現與分析服務、區域與產業發展研究與咨詢、科學計量與科學評價、數據知識組織與應用系統平臺工具發展、學術出版交流與科學傳播等方向,全力參與中科院高端科技智庫建設,努力建設有顯著影響力的、科技領域專業特色鮮明的專業型科技智庫,希望與國際、國內、區域相關機構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
張志強在會議上作了《科學大數據與科學領域知識發現》的主題報告,從“科學大數據驅動科學新范式”、“科學大數據激發學科信息學”和“以學科信息學發現領域知識”等三個方面,闡述了科學大數據發展趨勢、科學范式變革及數據驅動型科學新范式特點、學科信息學的內涵及其學科體系、學科領域知識發現的典型案例。
會議特別邀請了聯合國糧食組織“全球農業及營養開放數據”秘書處主任、戰略合作伙伴負責人Johannes Keizer博士作了題為“ Better Agriculture, Food Security, Improved Nutrition, the Challenge of Open Data”的主題報告,就開放農業數據在解決糧食危機、害蟲管理、糧食污染等問題方面的巨大效益,以及GODAN數據庫的結構功能以及全球開放使用情況做了深度解讀,還以實例講解了目前GONDAN在倡導農業及營養數據開放、形成農業智庫以及知識網絡上所作的貢獻,并希望GODEN與中國相關機構開展進一步的合作。會議還邀請了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張學福研究員作了《農業科技信息共享發展與實踐》、潘淑春研究員作了《農業知識管理與共享發展與趨勢》專題報告。成都文獻情報中心姜恩波研究員作了《科學數據與科學文獻的融合》、柴苗嶺副研究館員作了《農業科學數據的知識組織及應用》的專題報告。
與會人員認真聽取了報告,會場研討熱烈。最后,張志強代表成都文獻情報中心、曹艷代表四川省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與農村經濟研究所分別與GODAN簽署協議,正式成為GODAN成員。
全球農業及營養開放數據(Global Open Data for Agriculture and Nutrition,簡稱GODAN)聯盟于2013年10月正式成立,GODAN的目標是面向世界糧食安全問題,支持農業、營養方面的開放數據共享、獲取。GODAN目前有280余個政府、非政府、國際、個人組織參加。包括會議期間加入的2個單位,我國現已有8個機構參加該組織。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信息研究所、四川大學、四川省農村科技發展中心、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四川農業大學、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南充科技情報所、廣西植物所、廣西科學院計算中心、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河南牧業經濟學院等近20家單位的70余名專家和研究人員參會。
培訓會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