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成都山地所主持,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三峽大學、四川大學參研的“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金沙江梯級水電開發區生態保護與入庫泥沙調控關鍵技術與示范”順利通過了由湖北省科學技術廳組織的課題驗收和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組織的結題驗收,并被評為“優秀”。專家認為,該課題圓滿完成了攻關目標和任務,其研究成果進行了很好的示范推廣,并建議在“十三五”期間針對國際河流水電開發生態脆弱區的生態修復和保育方面進行重點研究。
該課題針對金沙江下游水電開發區生態環境脆弱、產輸沙量巨大問題和梯級電站生態安全建設需求,查明了生態環境和侵蝕產沙現狀,研發了生態保護模式與侵蝕產沙調控技術,集成了生態保護、入庫泥沙調控關鍵技術體系,建立了生態保護與入庫泥沙調控示范區。
課題實施以來,完成了金沙江下游典型水電站環境背景條件(地質、地貌、水文、氣象、植被、土地利用、地質災害、侵蝕現狀等)系列圖件及生態功能分區、金沙江干流主要溝道侵蝕產沙、庫區典型流域泥沙來源分區及其圖件15幅;研發了植物籬技術、梯田埂坎生物利用技術、邊坡防沖刷基材生態防護技術、新型生態護坡基材構筑技術、植被混凝土生態修復紙質植生袋技術、多層多孔圓筒邊坡生態修復技術、邊坡防護中的灌木建植技術、泥石流攔砂壩泄水孔優化設計技術、泥石流攔砂壩溢流口優化設計技術、泥石流肋檻式排導槽肋檻優化設計技術等10項生態保育與泥沙調控關鍵技術,申報國家專利29項。
課題還編制了泥石流災害生物治理工程技術指南、干熱河谷區農林復合生態系統技術指南、梯田生物埂坎技術實施指南、水電工程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梯級水庫泥沙調度指南、泥石流肋檻排導槽設計指南、泥石流防治工程設計規范、水電工程陡邊坡植被混凝土生態修復與防護規范等8項有關生態保育與泥沙調控的技術指南與規范,并在金沙江下游建設了“白鶴灘庫區云南東川深溝小流域生態保育示范區”、“白鶴灘庫區阿旺小河河岸強重力侵蝕區滑坡泥石流產沙綜合控制示范區”、“向家壩水電站擾動生態系統修復與調控綜合示范區”和“溪洛渡水電站河岸帶水土保持與生態修復綜合示范區”,開展了技術基礎與推廣應用。
結題驗收會現場
課題負責人游勇研究員做課題結題匯報
金沙江下游環境背景系列圖件
白鶴灘庫區阿旺小河產沙綜合控制示范區
溪洛渡水電站水土保持與生態修復綜合應用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