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光電所邀請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仿生智能界面科學中心有機納米光子學課題組的鄭美玲副研究員來所開展學術交流活動,并作題為“飛秒激光加工復雜微納結構與器件”的學術報告。各研究室相關專業的老師和研究生參加了此次學術交流會。
報告中,鄭美玲博士圍繞微納結構與器件在微納光電子學、生物組織工程、能源與材料等領域的需求,重點介紹了飛秒激光加工技術及其在復雜微納結構與器件加工中的應用。飛秒激光加工技術具有高精度、低成本以及真三維加工能力,在復雜微尺度功能性器件的制備方面表現出獨特優勢,引起了國內外相關課題組的關注。鄭美玲博士主要介紹了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團隊在激光加工分辨率方面取得的一系列研究進展,從雙光子吸收材料與實驗參數的優化兩方面入手,詳細闡述了在負性光刻膠材料(玻璃基板上)、聚合物懸空線、正性光刻膠材料、金屬材料等不同材料中獲得高分辨率的實現途徑。利用飛秒激光加工技術優勢,實現了包括仿生發光微結構與器件、光波段三維龍伯透鏡、仿生水凝膠腺病毒、紅細胞等功能聚合物微納結構的制備。最后,針對更多領域的應用需求,介紹了利用該技術在其他材料包括金屬、陶瓷、硅、玻璃等硬脆材料方面的應用。
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團隊激光技術在微納結構制造、光功能材料設計合成、成像與分析等方面有著深厚的研究基礎。本次通過與理化技術研究所合作,結合所內發展規劃及行業現狀,對飛秒激光加工技術進行研究探索,有助于提升光電所在微納結構制造領域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