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九寨溝7.0級地震發生后,成都山地所迅速啟動了災后空間信息應急機制,選派謝洪研究員、范建容研究員、蘇鳳環副研究員組成專家組,與四川測繪地理信息局專家共同分析、判識解譯九寨溝景區及周邊地區地震誘發次生山地災害分布、威脅對象。
據四川測繪地理信息局8月10日獲取的無人機影像,專家組初步判識出九寨溝景區及周邊地震激發的崩滑次生山地災害點349處。遙感數據解譯顯示,崩滑等次生災害極重區主要分布在九寨溝景區的樹正寨、若日朗、日則,以及省道S301線甘海子至漳扎鎮的機場公路一帶。其中九寨溝景區內247處,災害密度約5處/平方千米;上四寨村至九寨天堂沿線次生山地災害102處。景區內鏡海至箭竹海道路斷道29處,受損公路總長度約為4千米;下季節海子斷道2處。上四寨村至九寨天堂沿線4處斷道。
成都山地所與四川測繪地理信息局密切配合、深度協同,通過“6.24”茂縣特大滑坡應急救災、“8.8”九寨溝7.0級地震次生災害應急救災,進一步完善加強應急響應機制,為全面深化加強共建的國家測繪局應急測繪與防災減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科技合作方式、構建協同創新機制奠定了扎實基礎。
與四川省測繪地理信息局應急專家協同工作
雙方專家聯合進行災情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