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至16日,“農業面源和重金屬污染農田綜合防治與修復技術研發”重點專項現場交流會和“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農田氮磷徑流流失污染與防控機制”項目啟動會先后在長沙舉行。“徑流易發區農田氮磷流失規律與流失負荷強度研究” 課題負責人唐翔宇研究員及科研骨干參加了會議。
現場交流會由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主辦,廣東省生態環境技術研究所、中科院亞熱帶生態所、湖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生態研究所等承辦。代表還于15日實地觀摩和學習了分別位于長沙縣春華鎮和金井鎮的重金屬污染阻控示范點和氮磷面源污染控制技術驗證區與展示區。
16日上午,由唐翔宇研究員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徑流易發區農田氮磷流失規律與流失負荷強度研究”參加了項目牽頭單位中科院亞熱帶所組織的啟動會暨第一次學術委員會會議,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劉寶存研究員、趙同科研究員、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香寶研究員、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段增強研究員、湖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黃鐵平研究員等專家就實施方案進行了論證和啟動,會議由專家組組長劉寶存主持。
唐翔宇研究員詳細闡述了第一課題“徑流易發區農田氮磷流失規律與流失負荷強度研究”的實施方案。針對我國徑流易發區分布廣、農田氮磷流失嚴重且時空差異明顯的特點,該課題將建立我國徑流易發區旱地和水田氮磷徑流流失數據庫,明確不同類型區農田氮磷積累速率、流失負荷與強度,揭示氮磷流失的多尺度時空分布規律,為農田氮磷流失的針對性治理與控制提供數據支撐和參考依據。
與會專家對課題研究方案的科學性和可行性給予了充分肯定,并建議強化小流域氮磷徑流流失的空間尺度效應研究,突出氮磷徑流流失數據庫的特色,確保其創新性。
此外,成都山地所還參與了第五課題“徑流易發區農田氮磷徑流流失防控技術與途徑研究”的研究任務,將依托鹽亭站開展以農田氮磷流失源頭控制、生態溝渠等為核心技術的氮磷徑流流失防控模式構建與示范驗證。項目組、課題組成員認真總結分析了專家意見和建議,并對課題實施方案做了進一步完善和具體工作部署。
項目交流會現場
項目啟動會現場
唐翔宇研究員作課題實施方案匯報
項目第一次學術委員討論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