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天公不作美,清晨便下起了大雨,但雨水絲毫沒有澆滅大家對科學的熱情。來自龍江路小學,棕北小學、鹽道街外語學校以及社會團體等約150人早早來到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參加成都生物所第十四屆“公眾科學日”活動。
本次科學日的主題為“科技創新 強國富民”。活動通過地方媒體和生物所自媒體提前預熱,吸引了不少中小學和教育機構的團體報名。本次科學日準備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和展覽,包括兩棲爬行動物科普展,科學大講堂和開放實驗室活動。
在兩棲爬行動物科普館中,成都生物所兩爬室科普志愿者通過平面展示材料、實體標本、數字顯微鏡、兩爬科普短片等,從宏觀到微觀、從靜態到動態、從無聲到有聲全面地展示了兩棲爬行動物的進化歷程、形態結構與功能特征、生態和行為學特點、生物多樣性等,為來訪的學生和家長呈現了一個豐富多彩的兩棲爬行動物世界。
在農業中心開放實驗室活動中,同學們通過科普志愿者的講解,了解了轉基因組培技術、高產高抗小麥培育技術以及青稞和小麥食品的加工工藝,并在志愿者的指導下自己動手實踐基本的組培操作、學習使用顯微鏡來觀察被病原線蟲侵染的小麥根系;在兩爬室開放實驗室活動中,同學們分成幾組在志愿者的指導下進行青蛙解剖實驗,更直觀的了解了蛙類特殊的身體結構和生理特征。
在綜合樓2樓會議室還為來訪的學生和家長準備了科普大講堂,由志愿者帶來的《有趣的腺體》、《慧眼識毒蛇》和《兩棲動物的變態發育》受到來訪學生和家長好評。
在成都生物所公眾科學日上,分布在生物所各處的項目精彩紛呈,接連上演,吸引了許多觀眾的熱情圍觀,場面十分火熱,使公眾領略到了科學的魅力和大自然的奇妙。
本次公眾科學日活動由綜合辦公室組織,得到了兩棲爬行動物研究室、生態研究中心、農業中心的大力支持。
科普大講堂
參觀兩棲爬行動物標本館
志愿者講解轉基因組培的基本操作
觀察被病原線蟲侵染的小麥根系
青蛙解剖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