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由中國科學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與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聯合主持的中國科學院“十三五”科研信息化專項“面向干細胞領域知識發現的科研信息化應用”項目專家咨詢與學術報告會在成都文獻情報中心召開。項目承擔單位成都文獻情報中心、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的項目負責人以及項目成員,以及來自中科院成都分院、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成都清數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的咨詢專家等40多位專家參加了會議。會議由成都文獻情報中心網絡與信息系統部主任文奕副研究員主持。
成都文獻情報中心黨委書記鄧勇研究員代表項目承擔單位感謝與會領導、專家對項目的關心、支持和幫助。成都分院院長助理、信息化主管領導江曉波研究員介紹了《中國科學院“十三五”信息化規劃》的主要任務:打造“中國科技云”、推進“智慧中科院”建設、發展科學大數據、深化科研信息化應用,希望成都文獻情報中心與廣州健康院發揮各自的信息與科研優勢,將項目建設成科研信息化應用示范。
項目聯合負責人、廣州健康院副院長潘光錦研究員從干細胞科研信息化的具體需求出發,介紹了項目研究目標、研究內容與預期產出等情況。項目子課題負責人文奕副研究員、胡正銀副研究員匯報了干細胞領域知識圖譜、知識計算環境與干細胞領域知識發現3個子課題的建設進展、任務完成情況與向專家重點咨詢的問題,進行了“干細胞領域知識圖譜”與“干細胞知識計算環境”的平臺演示。
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田衛東教授做了《牙及相關組織再生轉化研究面臨的挑戰與機遇》的學術報告,介紹了其牽頭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干細胞與轉化醫學重點專項”項目“基于成體/多能干細胞的牙功能組織模塊構建及轉化研究”的總體情況及干細胞臨床治療面臨的問題及挑戰。田衛東以臨床醫生的身份強調,國際上干細胞技術正飛速發展,研究重點向臨床應用與產業化轉移,臨床治療將出現顛覆性革新,建議項目集成的信息應覆蓋干細胞基礎研究、臨床轉化到產業化全過程,加大對干細胞臨床信息的采集,如干細胞臨床試驗數據、藥品、政策法規等。
清數科技董事長趙勇博士以《大數據和區塊鏈——數字經濟核動力引擎》為題,做了大數據研究前沿及應用場景的學術報告。趙勇認為中國大數據戰略規劃進入了黃金期,大數據已融于金融、醫療、教育、科研等各行各業,隨著數據的積聚與應用,大數據核裂變即將產生,未來可能會形成有能力吸附周邊所有相關數據與資源的大數據黑洞企業,并重點介紹了大數據精準醫療、智慧醫療-天人中醫等科技大數據應用。趙勇指出知識計算的本質是“深層次數據加工”,建議項目以具體應用為牽引,加強干細胞領域知識圖譜與知識計算環境的融合。
最后,潘光錦在會議總結時指出,項目各課題組之間密切配合,與科研工作良好互動,及時滿足了一線科研人員的信息化需求,總體進展良好;應考慮按照干細胞領域專家、信息化專家、管理層用戶、一線科研用戶等建立項目簽約咨詢專家庫,以便準確把握不同層次用戶的信息需求,提供精準知識服務;希望下半年在“廣州國際干細胞與再生醫學論壇”、“BioTianfu中科生命科技產業發展國際論壇”等學術會議上正式推出干細胞領域知識發現平臺,以擴大項目成果影響力。
會議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