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國際山地中心(NSFC-ICIMOD)聯合基金項目“變化環境下柯西河跨境流域農村居民生計適應鏈研究”中期研討會在成都舉行。項目負責人、成都山地所方一平研究員主持研討會。來自中方承擔單位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四川農業大學、四川師范大學的20余名研究人員參加了會議。
成都山地所方一平研究員、鄧偉研究員、熊東紅研究員、四川農業大學萬將軍博士、四川師范大學邱孝枰博士等7名骨干分別圍繞項目項目總體進展和農村居民生計資本對環境變化的敏感性研究、水資源可用性與生計適應鏈研究、水災害與生計適應鏈研究三大板塊作了專題報告,并就項目執行情況進行了專題展示和交流討論。會議明確將在項目的中后階段,圍繞目標主線,突出目標精準、任務精準、分工精準,靶向發力,抓好亮點成果的產出。
此次會議充分研討了項目實施近兩年以來取得的工作進展和階段性成果,不僅為國家基金委即將召開的“環喜馬拉雅山地資源、環境與災害國際研討會”做準備,更是為促進任務分工向任務協同、分類研究向目標聚焦的轉化。
柯西河是恒河重要支流,位于青藏高原南部,流域跨越中國、尼伯爾、印度三國,海拔落差大,流域地理條件懸殊,上、下游之間的自然-經濟系統聯系極其緊密,農村居民對傳統農業的依賴性強,貧困人口眾多。該項目致力于通過多邊合作,在環境變化下,揭示柯西河跨境流域農村居民生計資本對環境變化的敏感性差異,構建流域農村居民生計在水資源、水災害約束下的適應鏈,提升當地居民的生計適應知識,共享跨國研究成果和經驗。
會議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