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基因編輯技術成為生命科學領域備受關注的熱點研究方向,其在基礎科研、生命和醫學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前景。但當前,生殖細胞或早期胚胎基因編輯尚處于基礎研究階段,世界主要國家及科學共同體均主張對人類胚胎進行基因編輯應謹慎而為。科學共同體普遍認為在人類對胚胎DNA基因編輯認知不全的情況下,開展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的做法不僅違反法律法規和倫理規范,其安全性與有效性也尚待全面評估。
日前,成都文獻情報中心與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系統收集全球主要國家和相關核心科學組織關于人類胚胎實驗及基因編輯的法律法規與倫理規范,研建了“人類胚胎實驗倫理規范數據庫”。目前,該數據庫收錄了中國、美國、歐盟、日本、德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巴西等39個國家政府頒布的相關法律法規全文及中國醫學科學院、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美國再生醫學聯盟等學術共同體發布的科研倫理規范聲明與評論報告。數據庫提供按關鍵詞、國別、機構、發布時間檢索及統計分析功能。
該數據庫受中國科學院“十三五”信息化專項“面向干細胞領域知識發現的科研信息化應用”課題支持,已為向廣東省及中科院相關領導提供“人類胚胎實驗倫理規范”應急數據和情報服務提供信息化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