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至23日,中國科學院加德滿都科教中心山地分中心(中尼地理聯合研究中心)在成都山地所鄧偉研究員帶領下,順利完成了中尼通道加德滿都至樟木、加德滿都至吉隆、加德滿都至木斯塘等三個口岸通道的實地考察。尼泊爾特里布文大學中心地理系主任Koirala教授及團隊參加了考察。
此次考察重點是圍繞“一帶一路”倡議南亞路線中的中尼通道建設關鍵環境問題,探究通道建設與發展的保障對策。綜合考察組就中尼通道建設沿線的水土流失、崩塌、滑坡、泥石流、冰湖分布、土地利用、植被生態和城鎮分布及經濟社會發展等進行了多學科考察。考察發現,受2015年4.25地震影響,一些路段山地災害呈活躍態勢,道路建設因開挖導致邊坡失穩和水土流失加劇,局部山體植被破壞嚴重。同時,城鎮沿干道組團分布,人口集聚度較高,通道經濟繁榮性明顯,但低等級山區公路對物流集散效率影響很大,空間聯系偏弱,特別是對農產品外銷制約性很大,直接影響山區農戶收益。此外,考察還發現尼泊爾的鄉村旅游業在開發利用旅游資源方面具有獨特性和國際化視野,對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具有很好的帶動作用。
考察過程中,團組成員與Koirala教授等尼方人員進行了積極交流,并就中尼通道建設的需求性、重要性和一些問題進行了討論。特里布文大學地理系原主任Khanal教授還就中尼口岸通道的功能定位與優先發展提出了意見建議,并向考察組提供了有關資料和圖集。
通過此次考察,對深化中尼通道建設生態環境及發展定位問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實現了預期考察目標,為后續研究奠定了新的基礎。
考察現場
考察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