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復雜山區泥石流災害監測預警與技術裝備研發”完成西藏林芝地區野外科學考察,并重點考察了G318然烏至魯朗段典型泥石流災害。
此次考察由項目負責人胡凱衡研究員帶隊,項目課題負責人成都山地所陳寧生研究員、中國地調局水環中心曹修定教高、航天五院總體部韓運忠研究員、中科院地理資源所余國安副研究員等參加了考察,并得到了中科院波密地質災害觀測研究站的大力協助和支持。
考察組沿途踏勘了培龍溝、扎木弄巴、白龍溝、天魔溝、古鄉溝、角隆溝、九絨溝以及扎墨公路等典型泥石流災害點,并對擬建的泥石流災害監測預警示范點作了細致考察??疾旖M圍繞復雜山區泥石流演進研究、監測預警設備安裝以及信息傳輸等,現場評估了泥石流監測預警裝備在特殊環境下的耐寒、抗凍、抗風等指標,考察了示范點的通訊、供電、光照和施工安裝等基礎條件。
項目組還結合任務技術要求和現場考察結果,重點圍繞泥石流災害綜合監測預警示范點和常規監測預警點的選址和安裝方案等在波密站召開了內部討論會,基本確定了示范點建設方案及工作關鍵節點。
來自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地理資源所、中國地調局水環中心、北京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部、電子科技大學、長江科學院、四川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成都理工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和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等單位近30名科研骨干參加了考察。
天魔溝泥石流成因現場交流
角隆溝踏勘
古鄉溝篩選監測點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