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中國科協生態環境產學聯合體在中國科協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主場活動上正式發布了“2019年度中國生態環境十大科技進展”。中科院成都山地所陳寧生研究員團隊完成的“泥石流災害預判與綜合防控關鍵技術”成果成功入選。
該成果主要面對泥石流災害頻發的局面,針對泥石流災害預測預警難度大、工程防治理論支撐不足等問題,歷經18年研究,創立了泥石流物源控制理論,揭示了干旱與地震聯合驅動泥石流發生的機制;建立了分級多指標的泥石流預測、判識與預警系統,構建了泥石流高效能工程調控關鍵技術體系。技術成果推廣應用于四川省、新疆-中亞和西藏-南亞等“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74處災害防治示范點,并連續8年針對我國重點區域地質災害危險性進行了成功預測,有力推進了泥石流綜合防控技術進步,產生了103億元的經濟效益,超過1.39億立方米的減沙效益,受益人口約130萬,直接保護了超過7.4萬人的生命安全,取得了巨大的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效益。
此次評選由中國科協生態環境產學聯合體學術交流工作委員會牽頭遴選出16項候選成果,后由15位兩院院士擔任評審專家,經過候選項目匯報、評審專家提問、匯報人答辯后,最終專家討論并投票產生“2019年度中國生態環境十大科技進展”。這也是我國生態環境領域首次開展此類遴選活動,旨在把握生態環境科技領域前沿發展動態,引領生態環境領域技術創新,為我國生態環境保護攻堅戰提供科技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