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至8月15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任務四專題“青藏高原生態安全屏障重大生態工程成效評估”子專題“流域水沙過程與生態工程調控”,在成都山地所熊東紅研究員的帶領下,順利完成西藏“一江兩河”關鍵區的綜合科學考察。成都山地所張信寶研究員、趙偉副研究員、張寶軍博士和內江師范學院張素博士,以及來自成都山地所、四川農業大學、成都理工大學等機構的7名研究生參加了考察。
雅江河谷中段土地沙化現象嚴重,過去20年,國家針對性地實施了一系列的防沙治沙生態工程。7月12日至8月6日,由成都山地所張寶軍博士、2名研究生和1名志愿者組成的科考小分隊,先期完成了雅江河谷中段典型防沙治沙工程的詳細考察,并圍繞不同類型、不同實施年限典型防沙治沙生態工程開展了詳盡的樣地選擇、地表特性調查與樣品采集工作,共計調查了8個生態工程樣地和2個活躍沙丘對照樣地,采集植被地上生物量、蓄積枯落物和地下根系等植物樣品400余個,土壤容重、持水性能和理化性質等分析樣品200余個,并完成了相關土壤抗蝕性能指標的實地測定。詳細考察結果將初步查明局地生態工程區內外植被-土壤-水文要素變化,揭示生態過程驅動的地表特性變化對土壤侵蝕和水文過程的影響機理,為后續流域生態安全屏障工程水沙效應評估提供基礎地表要素數據支撐。
8月7日至15日,在熊東紅研究員的帶領下,由15人組成的綜合科考隊又對雅江河谷中段、拉薩河流域、年楚河流域和藏北高原等開展了綜合性科學考察。科考隊員們克服了高原缺氧、氣候多變等諸多困難,從拉薩出發,途徑堆龍德慶、曲水、當雄、貢嘎、扎囊、乃東、尼木、仁布、日喀則、謝通門、南木林、白朗、江孜、申扎、班戈等區縣,全程2500多公里。綜合科考隊重點考察了雅江河谷沿途的防護林建設工程、土地沙化防治工程等典型生態治理工程的實施情況,并完成了遙感復核工作。張信寶研究員作為指導專家,為科考隊員們系統介紹了相關地質地貌、氣候、植被、土壤等理論知識,并針對典型生態治理工程實施區域提出了研究建議,為下一步開展生態工程實施成效評估提供了重要指導,也為子專題的后續研究工作順利實施打下了堅實基礎。
此次綜合考察得到了當地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協助。期間,考察組還在拉薩、曲水、山南、乃東、扎囊和貢嘎等地與當地林業和草原局、氣象局、自然資源局等部門進行了實地調研和資料收集工作。
考察雅江河谷山南段防沙治沙工程
典型生態工程地表特性調查與采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