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生物多樣性和組成在維持生態系統功能中起著重要作用,對土壤養分過程產生巨大的影響。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干旱脅迫對土壤生物維持正常的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與植物獲取可利用養分構成嚴重威脅。土壤中的磷是限制生態系統生產力的重要因子,有效磷的改變可以通過改變土壤碳氮和其他養分循環不可避免地影響土壤生物如土壤線蟲。盡管磷和土壤線蟲對維持生態系統生產力和穩定性十分重要,但很少有人研究磷、干旱和樹種特性協同影響土壤線蟲對干旱環境的響應過程。 因此,有必要研究土壤線蟲如何應對生態系統結構和過程受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
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態過程與生物多樣性保育學科團組來自尼日尼亞的博士研究生Olusanya Abiodun Olatunji在博士生導師潘開文研究員的指導下,研究了磷添加、水分虧缺、種植固氮樹種榿木、非固氮樹種巨桉對土壤線蟲群落結構和相關化學過程的影響。研究表明,磷添加與水分虧缺處理的交互作用對土壤線蟲群落無顯著影響,但在適宜水分處理下,磷添加對種植固氮樹種的土壤線蟲總密度顯著降低(p<0.05)。同時,種植固氮樹種的土壤食細菌、植物寄生、雜食性線蟲和土壤線蟲富集指數均顯著高于種植非固氮樹種。此外,土壤線蟲的密度和群落組成受植物類型的影響大于磷添加及其與水分虧缺處理的交互作用。總的來說,雖然干旱對土壤線蟲的總密度、優勢種密度和營養類群數量有不利影響,但這項研究表明,在干旱條件下,線蟲群落受林木種類的影響更大,固氮樹種仍能維持土壤食物網結構,而不受環境變化的影響。
該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016YFC0502101,2017YFC050500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370632,31500517)等項目的資助。近日以“The effect of phosphorus addition, soil moisture, and plant type on soil nematode abundance and community composition”為題發表在國際期刊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