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服務是山地生態系統提供的重要服務,對發展山區經濟、保護環境具有重要意義。交通方式是文化服務利用的重要因素,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對山區文化服務可達性有直接影響。當前山區地質災害與文化服務的關系研究還相對比較欠缺。日前,成都山地所社區可持續發展研究團隊在生態系統文化服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傅斌、徐佩等科研人員以文化服務資源豐富的四川省阿壩州為對象,基于生態系統服務供需框架,采用災害密度、交通時間和阻斷時間為指標,評價了文化服務的空間格局及其可達性。研究發現,高頻地質災害顯著降低了文化服務的可達性,災害事件與文化服務利用時間的重疊,對可達性影響顯著。基于上述結果,研究團隊提出了加強地質災害、交通和旅游綜合性研究和管理的建議,該建議對易災區旅游發展、交通建設和環境保護均有參考價值。
該研究得到了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學考察項目(No.2019QZKK0307) 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o.41371539)的支持,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上。
全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gecco.2019.e00839
文化服務供給、需求和連接區及其與地質災害的空間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