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光電所自適應光學重點實驗室太陽高分辨力成像技術研究團隊利用研制的151單元太陽自適應光學系統和7波段太陽高分辨力層析成像系統,在國內最大的太陽望遠鏡——1米新真空太陽望遠鏡上,成功獲取活動區AR2529的高分辨率演化及小耀斑爆發圖像,為科學家研究該活動區的物理特性提供了重要的科學數據。
太陽大氣由內而外分為光球層、色球層、過渡區和日冕。太陽活動區在不同層具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在光球層表現為太陽黑子,具有本影、半影等精細結構;在色球層表現為暗條、譜斑等;在日冕表現為大尺度的爆發現象。AR 2529是近期出現在日面上的較大活動區,在2016年4月12日面積達到最大,約為20個地球的面積總和。研究團組利用自適應光學技術實時補償大氣湍流引起的波前畸變,使成像系統的分辨力接近1米太陽望遠鏡的衍射極限;同時利用多波段層析成像技術,獲取太陽大氣不同高度的圖像信息。由此獲得的太陽高分辨率層析圖像數據,可以為科學家研究太陽活動的起源、演化和消亡提供重要的數據支持。圖1和圖2分別展示了活動區AR 2529在光球層和色球層的高分辨率演化圖像。
圖2中,在太陽黑子的正上方,有些局部亮區域即為譜斑,譜斑亮度的突然增強,就會形成耀斑。它能在短時間內釋放大量能量,引起局部區域瞬時加熱,向外發射各種電磁輻射,并伴隨粒子輻射突然增加,形成太陽風暴,影響日地之間的空間環境,對衛星、無線電通信和地面高壓輸電等技術系統帶來多種影響和危害。4月18日00:29 (UTC),活動區AR 2529爆發,產生了一個M6.7級的耀斑。在這個耀斑爆發前,研究團組觀測到多次小耀斑的爆發,證明該活動區一直處于活躍狀態。
該研究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支持。
圖 1 活動區AR 2529光球層的高分辨率演化圖(TiO: 7057?, 7?)
圖 2 活動區AR 2529色球層的高分辨率演化圖(Hα: 6563?, 0.25?)
活動區AR 2529于4月16日05:05(UTC)爆發的小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