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至27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與交流項目(中英)“地震山區可持續經濟社會發展系統模型”國際研討會在四川省涼山州西昌市順利召開。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及英國皇家藝術院院士Peter Head、項目英方首席科學家、英國布里斯托大學教授Han Dawei、英國生態可持續發展中心項目主管Stephen Passmore、項目中方負責人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陳寧生、四川省國土資源廳地質環境處副處長曾凡偉、西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冉洪全出席會議。
會議分別聽取了冉洪全、曾凡偉、陳寧生關于西昌市城市建設與發展規劃、四川省地質災害防災減災情況以及項目基本情況的介紹,并聽取了Peter關于Resilient Economy and Society Integrated SysTems modelling的專題報告。
會議重點圍繞西昌韌性生態城市發展、生態環境保護、新農村建設、水資源與能源開發與利用、地震次生山地災害防災減災等內容展開了熱烈討論,一致認為項目組進行的研究工作十分必要且緊迫,地震山區可持續經濟社會發展系統模型選擇西昌市作為示范區具有科學性和前瞻性。冉洪全在總結發言中表示,西昌市將全力配合項目組即將開展的工作,使項目成果能夠盡快應用于西昌市,實現西昌更快、更好地可持續發展。
該項目主要選擇四川西部的安寧河山區地震帶為案例,研究地震、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相互關聯的災害-社會經濟的作用機理和影響過程,分析多重災害作用下災害危險綜合評估和防范措施,開發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福利系統過程模擬與決策平臺,發展一個從經濟可持續發展、社會福利和人民幸福角度考慮的整體性框架,建立新一代系統模擬平臺,增強其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提高社會經濟恢復能力。
會議期間,還組織了項目組、專家組及西昌市有關部門負責人對邛海生態環境保護、西昌市新農村建設、西昌市水資源與能源建設與規劃等進行了詳細調研,并沿安寧河斷裂帶專程考察了西昌官壩河山洪泥石流綜合治理工程、冕寧縣鹽井溝泥石流治理工程等重大山地災害工程,以及5.12地震災區汶川、都江堰山地災害治理工程,為項目的順利實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會議現場
調研西昌市水資源與能源建設與規劃
調研西昌市新農村建設
調研邛海盧山國家級風景區生態環境保護
安寧河斷裂帶重大山地災害治理工程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