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由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所參與共同承辦的“川藏鐵路建設的挑戰與對策” 學術交流會在成都順利召開。該會議由中國鐵道學會、中國鐵道學會工程分會、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主辦。大會邀請了孫永福、何華武、王夢恕、崔鵬、鄭皆連、賴遠明、杜彥良等7位院士以及國內相關領域著名專家,為川藏鐵路規劃、設計與建設出謀劃策,破解川藏鐵路建設中的科技難題。成都山地所副所長文安邦研究員、中科院科技促進發展局周桔處長出席了交流會,中科院STS計劃“川藏鐵路山地災害分布規律、風險分析與防治試驗示范”項目組共計20余人參加了本次學術交流會。
應組委會邀請,崔鵬院士作了“川藏鐵路地質災害風險與防范”的大會主題報告。崔鵬院士在報告中介紹了成都山地所數十年來在川藏交通廊道和川藏公路沿線開展的研究工作,重點介紹了川藏鐵路沿線崩塌、滑坡、泥石流、冰湖潰決、溜砂坡等山地災害(鏈)的分布規律與活動特征,分析了氣候變化條件下及地震、工程擾動等多因子耦合作用條件下山地災害的發展趨勢和鐵路工程建設面臨的山地災害風險,提出了基于重大災害預測與判識、山地災害風險分析、重點災害綜合防治、棄渣科學處置與潛在災害規避、鐵路山地災害應急處置技術與方案、鐵路山地災害精準監測預警系統與平臺建設的鐵路山地災害風險防范理論與技術體系;并向與會專家、領導展示了中科院川藏鐵路STS項目實施兩年來的成果。
在會議交流中,與會專家、領導和代表一致認為“頻發的山地災害”是川藏鐵路建設面臨的四大挑戰之一,是決定川藏鐵路建設成功與否的關鍵影響因素。與會專家、領導對中國科學院立足科技優勢,率先啟動STS計劃“川藏鐵路山地災害分布規律、風險分析與防治試驗示范”,開展前瞻性研究給于了高度贊賞,對成都山地所在川藏交通廊道和川藏鐵路沿線取得的科研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對川藏鐵路康定—林芝段復雜艱險山區的鐵路山地災害選線提供的科技支撐給予高度認可。川藏鐵路勘察設計單位—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朱穎董事長在大會主題報告中明確表示了雙方要進一步在山地災害領域深化科技合作,為川藏鐵路選線、設計、建設與運營提供全過程的科技支撐。
會議期間,中科院STS計劃“川藏鐵路山地災害分布規律、風險分析與防治試驗示范”項目負責人游勇研究員及主要項目骨干就川藏鐵路面臨的山地災害問題與參會專家、代表進行了廣泛交流,深入討論了川藏鐵路規劃選線階段轉向設計建設階段將面臨的關鍵山地災害問題,為本項目的實施及后續項目的規劃設計奠定了良好的科技基礎。
本次會議共收到論文76篇,通過專家評審共遴選出優秀論文15篇(其中一等獎3 篇,二等獎5 篇,三等獎7 篇)。川藏鐵路STS項目組共提交論文14篇,其中2篇獲一等獎、1篇獲二等獎、3篇獲三等獎。
大會開幕式
崔鵬院士做大會特邀報告
大會現場
優秀論文獎頒獎